内蒙古信息港免费发布内蒙古新闻  免费注册
首页|设为主页

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农牧业产业化程度连续9年全区第一

来源:内蒙古信息港   日期:2011-05-20  

 玉米的转化加工量全年接近300万吨、乳业销售全年接近200个亿、马铃薯实现加工能力50余万吨……从单一的卖原料发展到如今经过加工后卖产品,呼和浩特市正在通过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产品附加值,进一步助推农民增收。

  目前呼和浩特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已形成了龙头带基地、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格局,并构建了政府扶持、龙头带动、农民参与、中介组织服务的多方推进新机制,乳业、玉米(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生物制药)、马铃薯等产业集群快速推进,蔬菜、肉类、饲草料、药材等主导产业共同发展,农牧业产业化程度连续9年位居全区第一。

  据市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林永亮介绍,以农产品加工转换进行考量,呼和浩特市实现了农产品加工前与加工后1:2的比值,超过全国平均1:1.5的比值水平,2010年,全市农牧业增加值超过80个亿。

  据介绍,就呼和浩特市农牧业主导产业而言,按照区域布局,以伊利、蒙牛两大加工龙头企业带动,和林县、土默川平原地区为中心的乳产业带实现销售接近200亿元;以托县为中心的玉米加工产业带,集中了石药、金河、阜丰生物等玉米深加工企业,全年加工能力达300万吨;以武川县、和林县为中心的马铃薯加工产业带,主要集中了华欧、三联等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,实现了50万吨加工能力。同时在肉类产品深加工上取得了突破,培育了蒙伊萨、北亚等一批大型肉类加工企业。

  林永亮告诉记者,尽管目前呼和浩特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,但原料不足、企业融资不畅等因素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。以玉米加工为例,全市玉米全年总产量不足百万吨,实际加工能力为300万吨。与此同时,马铃薯产业发展因种植分散、机械化程度低、仓储设施落后以及销售鲜薯的季节过于集中等因素,缩短了企业生产周期。

  林永亮说,农牧业产业化经营,龙头企业是关键、中介组织是纽带、基地农户是基础,只有妥善处理好各经营主体间的利益关系,才能协调发展,整体推进。下一步,将在现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,在肉羊加工和旱地农作物小杂粮生产加工上做文章,通过技术推广提高单产,引导企业运用品牌战略占领市场,同时提升和壮大现有龙头企业及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,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。


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


              
| 网友评论
       网友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评论        评论时间
 昵称:
 内容:  留言内容不得超过200字
 请输入验证码:  看不清?点击此处换一张